服務熱線
19143602621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星橋街道星橋北路76號2幢1219室
電 話:19143602621
手 機:19143602621
聯系人:施先生
郵 箱:shizhili@hzasm.com
網 址:http://www.nevermindcosmetics.com
12月25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圣誕節。近些年,情人節、感恩節、萬圣節等眾多“洋節”在國內受到全民熱捧,每逢節日臨近,大街小巷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如此一來,便引起許多爭議,認為過“洋節”就是不愛國,是崇洋媚外的表現。便有抵制“洋節”的聲音出現,有的學校還在節前下發通知,明令禁止學生過“洋節”。
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待外來文化呢?在文化交融與文化入侵這兩個看似對立的問題之間,我們該如何權衡好尺度呢?安詩縵紅木家具就跟大家好好聊聊。
【寬容尊重的態度】
首先,對民眾來說,無論傳統節日還是舶來的“洋節”,大家都是圖個熱鬧,尋找歡樂。而真的意義上的過節,過得應該是文化。就拿圣誕節來說,它并不是我國的法定節假日,但大家是在不耽誤工作、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一起聚會,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商家的噱頭。我們提起圣誕節,首先想到是圣誕老人、送禮物,很少有人會追隨西方的習俗去教堂做禮拜、唱贊歌。
所以,對我們來說,這些節日和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相輔相成,帶來幸福感、帶來生活的快樂,但是它沖淡不了我們傳統節日的內涵,它也取代不了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這些傳統節日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在過度緊張的生活里,這也是為數不多的放松,對此應當抱有寬容和尊重的態度。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其次,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幾乎每一個強大繁榮的時代,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開放并且包容。大漢如此,大唐如此,當下的大中國也如此。唐朝的長安更是被譽為當時的“國際之都”,在長安城里,不但有著各國的商人,還有著西域波斯等地的美食與地方文化——容天下之文明,聚天下的英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璀璨的時代。
相反的是,一個國家,倘若走上“自我封閉”的道路,那就必將被時代所拋棄,恰如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一樣,留下的終究是無法挽回的悔嘆,以及那刻骨銘心的山河悲愴。
歷史的車輪,通過血淋淋的現實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和民族要想生生不息,繁榮強大,光靠地大物博和艱苦卓絕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偉大的民族,還必須懂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處世之道。因此,在面對外來文化沖擊的時候,我們應該做的是包容差異,兼收并蓄,并在此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警惕文化入侵】
最后,仍需注意文化入侵。在“要不要過洋節”的問題上,我們完全可以更自信地在“有尺度”的范圍內包容它們的存在,關鍵在于這個“有尺度”。例如存在一些幼兒園小學對于萬圣節圣誕節這些節日的重視程度遠超于傳統中國節日,這樣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對于青少年產生重大的影響。
所以,在“文化碰撞”的問題上,我們還必須做的是保護好自己的傳統文化,在尊重自我文化的基礎上敞開胸懷,在“有尺度”的原則下擁抱外來文化。“包容”不是“沒有底線”的借口,更不能作為“文化入侵”的擋箭牌。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總以“包容”為“沒底線”的借口,那么多年以后,我們的子孫、我們的文化會變成什么樣呢?
泱泱華夏,延綿五千年,我們必須樹立文化自信,做真正的大國子民,同時,我們也要在自信的基礎上,海納百川,兼收并蓄。優秀的文化從來都不需要搞“文化封鎖”,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加強自己優秀文化的宣傳,穩固傳統優秀文化的根基,在保護好自己的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敞開胸懷,“有尺度”的擁抱外來文化。